乌龙茶大全网

六安瓜片:从大别山飘出的茶韵

04-11

六安瓜片:从大别山飘出的茶韵


四月初的清晨,位于大别山深处海拔300米的长竹村茶园中,茶农们正穿行于晨雾间。


雾气来自头顶的山林,农人在雾中走到茶树前,弯腰打理着已经成熟的叶片,从一棵到另一棵——每个枝头,茶农只摘一片叶子。


太阳逐渐升到头顶,茶农的背篓里有了大约一斤绿叶,空气里浮着阵阵茶香。


“每年四月,总要忙一阵子。”茶农们说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他们背篓中的茶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不同于其他茶叶,这些采摘后的叶片无芽无梗,全部为单片叶,形似瓜子,因此得名“六安瓜片”。


“这两天新茶上市,很多人问这茶为什么叫瓜片”,和几位茶农一起来到茶园的,还有从业三十余年的制茶人武卫权。每年三四月份,他常常会和茶农一道早起上山,看看茶树的长势。


最近两年,武卫权又多了一个习惯——用镜头记录他和茶农一起观察、采摘的画面,发在徽六茶业的抖音账号里,“一开始随手拍了几期,后来我发现不少省外的朋友喜欢看这些短视频。”


武卫权的另一个身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安瓜片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他就和茶农们一道,用最古早的方法手工制茶。此后三十年,武卫权亲历了六安瓜片产业从手工到现代化,从线下到电商的发展变迁。


但茶农们的根,还在六安,还在田间。


好茶不怕晚


当地人说,六安瓜片是一种“晚熟的茶”


每年三月底,经过越冬期的茶树开始萌芽,但长时间包着芽头的第一叶,长出时已经呈现部分衰老,而第二叶才刚露出;待到四月,枝头上三、四叶相继展开,茶农摘下第二片叶——这些叶片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却又不失新茶的鲜嫩。


“叶片饱满的时候我们再去摘它,所以它是绿茶里最晚的,却是极有味的”,从茶园返回工厂,武卫权手里还拿着几片上午采摘的鲜叶,“五斤六安瓜片鲜叶,能烘焙出差不多一斤干茶。”



时节上的晚熟,成就了瓜片茶的香醇。而在六安这里,和时节同样“晚熟”的,还有瓜片茶的名声。


眼前的四月,新客和新茶一道进入六安,这座以茶产业闻名的小城又一次热闹起来。但在三十年前,茶香虽有,“热闹”却和那时的六安没有太大关系。


1988年7月,武卫权从安徽省农学院茶叶系大学毕业。四年的茶学学习生涯过后,茶文化的种子早已萌芽在心。离开校园,武卫权想得最多的,就是为家乡茶产业的发展做点事。


但当时的六安茶叶市场,已经许久未见好年景——80年代末,六安市的茶产业仿佛被困在了群山之间,想走却走不出。


在武卫权的记忆里,他刚毕业入行那会儿,城里的茶叶卖得一年比一年差,“当时在茶叶公司上班,几天见不到一位客人。”


困惑,迷茫,武卫权与当时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从茶园到市场,走遍了六安茶产区。一位从外地回到六安的中年人,给了武卫权线索:在外面,没多少人认得六安瓜片,很多年轻人是走出去了,但瓜片茶并没有走出去。世纪末的大别山中,一个产业渐渐消沉。


山里的市集,终归有限,六安的茶农需要让茶香飘出大别山。


“外地的客人没尝过瓜片,知道的也只觉得它是个大片叶,不够高档。他们更喜欢那种芽尖样子的小叶茶”,几番交流后,武卫权和同事们一致觉得,得想办法让瓜片走出去。


2000年前后的中国,各式展会频频聚合着大众的视线。六安当地政府和茶农们也办起了“茶会”,六安瓜片茶文化节应运而生。


先请客进来,再把茶香散出去,


“2001年以后,六安加大了茶产业宣传与推介的力度”,武卫权回忆道,“从那一年起,城里每年都办展会,后来我们还在芜湖茶叶博览会上获得了‘茶王’的称号。”


自此,客人终于将故事和茶香带出了大别山,兼备“古色”和“古香”的六安瓜片,重新回到爱茶之人的杯盏。茶商的销路打通了,茶农们的日子也在一天天变好。


好茶,不怕晚。


两代人的接力传承


世纪之交的六安,以展会为链接,让茶香沿着山路飘散到群山之外。这是因时制宜,也是老一辈六安茶人坚守的回报。


二十多年后的现在,新一代的六安茶人在他们的基础上,打开了更广阔的的天地。


曾宇,就是这样一位新一代的六安茶人。2020年毕业回国后,她接手了其父经营多年的徽六茶业。而曾宇的父亲曾胜春,正是徽六茶业创始人。短暂适应业务后,曾宇成为了徽六在电商领域的主理人。只不过,初见市集的她,并不了解电商。


“当时身边几乎每个人都在刷短视频,看直播,我看到很多商家入驻抖音电商之后,开了线上旗舰店,销量非常好。”


曾宇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一台电脑,一台相机,一个人,一个临时装修的直播间,从几秒的短视频开始,有些社恐的曾宇面对镜头,一步步摸索着新时代电商的解法。


“非常难,2020和2021那两年,当时没有团队,公司所有抖音相关的内容,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完成:一个人做主播,然后又做运营……”文案、视频脚本、拍摄、发布,随着逐渐积累,徽六这个名字开始在抖音电商有了人气,但每一步的增长,都显得挣扎——很慢,很累。


“当时包括父亲在内,老一辈的茶商们没法一下子读懂电商和短视频的逻辑,当时公司里也确实没有这方面人才。”


转机出现在2022年——当地政府、六安茶商和抖音电商逐步开展多方合作,“山货上头条”项目组很快便和曾宇取得了联系,一拍即合。


“一场活动做下来,几百万的GMV”,这个数字让徽六茶业的所有人倍感惊喜,尽管在运营思路上多少还有些迷茫,“直播间的活动只是开始,平台陆陆续续又帮我们联系了一些六安当地的主播参与带货,销量总体上已经有了线下的百分之六七十。”



几场直播做下来,徽六茶业决定改变之前的经营模式,把部分销售的重心往电商平台转移。“这是个机会,也是个挑战:你能在直播间遇到各种各样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跟消费者达成一种连接”,曾宇说。


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直播带货带来的变化,从个人到公司,再到整个六安的茶产业。“回国第一个月我还挺社恐的,感觉和周围人不太敢交流,后来到了2021年,我拿了安徽省电商直播大赛的奖,哈哈。直播间的观众也通过对茶文化的认识,一步步了解着六安,了解着安徽,文化总是相通的。


从0到1把传统茶产业搬到线上的这一路,并不轻松。但对电商日渐熟稔的曾宇,如今已经多了几分从容。


茶香进入直播间


安徽露雨春茶叶的主理人胡尧,同样在2022年将自家的茶香带进了直播间。


“我们之前是开过网店的,2013年左右。但当时那种网购的形式,商家和顾客没有什么交流,不太适合传统茶产业。六安瓜片又相对小众,来买的人就更少了。”


之后的几年,企业在线下门店的生意越做越大,但疫情打乱了原有计划,让线下生意变得有些困难。闲暇时间里,每每经过茶园,胡尧总觉得有些东西想说,一时间却又找不到熟人能聊,几番考虑后,他决定在茶园里录一些视频,在抖音上聊聊六安的瓜片,大别山中的茶园。


一期没聊完,就找时间再讲一期,胡尧逐渐找回了往日充实的节奏,掐指一算,2020年前前后后录了几十期的短视频。每次发完视频,胡尧都能收到一些评论和私信,有人谈今年茶叶的行情,有人问瓜片冲泡的温度,胡尧抽空回复了一些。


让他颇感意外的是,这些评论和私信,随着作品的增多也在一天天累加。渐渐的,胡尧发现自己账号的播放量从几百涨到了几千,有些作品甚至有了几万人次的观看,很多人将胡尧留在了关注列表中——一个懂茶,还能聊茶的明白人。


无心插柳,本想当作消遣的胡尧,靠着自己短视频的播放量,给自己的茶叶店拉回来不少新客。紧接着,他又把自己的露雨春茶叶旗舰店开到了抖音电商。


久疏电商的胡尧对直播间的逻辑不甚了解,聊天+茶园日常的内容风格逐渐有些冷场。来自平台的团队,拉了胡尧一把。“当时正好赶上抖音电商助农活动,他们专门派了内容组来跟我们合作,指导我们怎么做内容,怎么搞直播。”


胡尧坦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尽管茶叶的销量还算可观,但销售的通路基本都局限在省内甚至市内,“外面的客户,不了解六安。”


“直播几次之后,大家看到了六安瓜片茶的品质和样貌,一番讲解沟通下来,不少外地用户从‘尝一尝’开始,变成了六安瓜片的常客。”



“山货上头条”给予商家们的帮助,其实远不止屏幕前的直播间。


“供货、发货、产品、仓储这几个节点上,其实都给了我们点对点帮扶”,胡尧和他的团队经统计后,惊喜地发现当时的线上销量,已经补回了过去线下一半以上的缺失,而随着消费的全面复苏,线下的生意也在恢复。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消费者的兴趣——一些直播间里的粉丝专程赶来六安,体验大别山中这份悠然的茶文化。


短暂攀谈后,胡尧回到了屋内,还有些外地的订单需要抓紧完成。


在六安,茶农和茶商们的四月始终忙碌。比起过去,他们更加欣慰:多年以来留存于家乡的茶香,终于飘向更远的地方。


来源|AI蓝媒汇 作者|伊柒

古钱币图片及价格大全图录

碧玺手链戴久了会有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