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大全网

生命的石头:化石的奇妙世界

07-28

生命的石头:化石的奇妙世界

茫茫地球,第一朵花开自何处?朗朗乾坤,第一只鸟飞自何方?20世纪90年代,中国辽西大凌河畔石破天惊——世界上第一只鸟和第一朵花化石相继在这里发现,震惊了世界。

等你亿万年

从大凌河西支凌源出发,一路向东,奔流入海,这条辽西第一大河所流经之地的凌源、建昌、喀左、朝阳、北票、义县、凌海等县(市)区,正是“热河生物群”珍贵古生物化石集中发现地带。迄今为止,在朝阳市所辖的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一半的地域发现了古生物化石。朝阳古生物化石主要形成于生物演化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即1.2亿年—1.5亿年前中生代的晚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朝阳境内发现的中生代叶肢介类、介形虫类、昆虫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植物类等化石有20多个古生物门类上千个物种,几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热河生物群”。其数量之多、种属之繁、层位之丰富、密度之大、保存之完整、科研价值之高令国内外专家学者叹为观止,堪称“世界之最”。这些化石的发现被世界古生物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这里是龙的世界,鸟的天堂,昆虫的乐园,花的故乡。

化石像面镜子,鸟儿花儿鱼儿透过时间的尘埃看见了亿万年前的自己,我们透过这面镜子看见了延绵的时间。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辽西的古生物化石就被人发现。

1863年,法国人戴维来到热河省凌源县(今辽宁省凌源市)大新房子附近,从当地村民手中搜集了几块鱼化石。戴维本人对古生物并不精通,因此,他把化石转交到法国鱼类专家索瓦士手里。1880年索瓦士用戴维的名字给这一新物种命名。不过,索瓦士的分类并不准确。直到1901年,英国著名的鱼类学家伍德华将这种鱼归入到狼鳍鱼属。这就是我们目前最常见的戴氏狼鳍鱼。

距离戴维来到凌源半个世纪后的1920年,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在中国地质学家丁文江的举荐下应聘到中国,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室主任,兼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1922年他协助丁文江创办了《中国古生物志》,专载中国古生物学研究成果。同时,葛利普来到热河凌源地区进行地质和古生物调查,发现含有狼鳍鱼化石的地层。由于当时朝阳地区包括凌源,都属于热河省,所以葛利普1923年在他撰写的《中国地质学》里,就将凌源一带含狼鳍鱼的地层命名为“热河系”地层。1928年,他又把这个地层所含的动物化石命名为“热河动物群”。

1962年,我国古生物学家顾知微又把辽西朝阳一带以狼鳍鱼、东方叶肢介和三尾拟蜉蝣为代表的化石群,称为“热河生物群”。

其实,最早发现朝阳地区古生物化石的人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朝阳凌源的老百姓和当地的文化人。

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刊行的《塔子沟纪略》卷六《古迹》篇记载:“鱼儿石。塔子沟西北二十五里,有村名西北地。四面皆山,村北五里,山之麓,掘地尺余,可得鱼儿石。其色或青、或黄,俱系石片,参差磊落,约长尺余,或七八寸,宽三四寸至五六寸不等。其厚者,可揭为二三层,面上俱鱼形,隐约如绘。先是民人,因掘得石。远近传闻。好事者往往恣意掘取,今其石遂不可多得。及考此石出自何年,传之何人,迄无知者。间有所得,不过宽长仅二三寸,绝无盈尺者。细阅其石上,鱼形大小不一,其鳞刺皆可剥落,再剥,仍为石矣。揆其理,乃鱼当山水骤涨时,随流入沙碛中,水退急,而鱼不能去,遂夹于中,久而成片,并非从内而生,所以层层皆有,而不能深透石中。与大理石之天工奇巧,固迥别矣。”

《塔子沟纪略》卷十一《艺文》篇,载有清代塔子沟厅理事通判哈达清格所作的《鱼儿石歌》:

嶙峋一片奇形石,势若长鲸奋劲翮。

三十六鳞巨浪中,龙门万丈不点额。

翠滴苔文枕晓烟,驱来疑借海神鞭。

昆明池水寻不见,何年飞上此山巅。

玲珑岂是施鬼斧,夜夜文光自吞吐。

曾忆入舟献瑞时,讵独当年知周武。

生成鬐鬣最分明,灵曜流光色更晶。

天机活泼原不泯,欲化龙矣点二睛。

民国十九年(1930年)《朝阳县志》卷二十七《物产》金石类:“鱼儿石,产县(当时朝阳县包括北票)西北山中,石不甚坚,层层可剥,各有鱼形,随剥随异,无相同者。”

民国二十年(1931年)《凌源县志初稿》卷十三《古迹》:“秦王鱼石。在和众县北三里七宝山中,其石皆有鱼形。《元一统志》:秦王鱼石,在故和众县北。《元一统志》所称秦王鱼者未详所指,按:志载瑞州产秦王脍,以唐太宗征辽驻此得名。鱼石之得名,疑即因此。清《热河志》。”《凌源县志初稿》卷三十三《杂志》:“鱼石因山异质。县北二十里之七宝地,俗名西北地,七宝讹音也。其地有七山如金形,故名。辽史名七金山皆产鱼石,质不一,出南山者石质粗,鱼形大而色黄,皆无眼。出北山者石质较细,鱼形多黑而小,其眼如生。不但此也,北山之石片往往掘有山木林麓人家并奇禽异兽形,得者嵌之玻璃,作画镜以悬之,颇耐观玩,斯亦奇矣。”

民国二十年(1931年)《建平县志》卷二《舆地》:“鱼儿石,县南三区三分所辖化匠沟山中,产青白色石。自外视之仿佛鱼在石中,剖而析之,各有鱼形纤细如画。土人曰鱼儿石。”

20世纪60年代,辽宁煤炭局的潘广等在北票尖山沟村附近野外工作时,发现一种鱼化石,我国古鱼类学家将此鱼归为鲟类,并以潘广姓氏命名为“潘氏北票鲟”。其鱼背青黄,腹部白色。属于软骨硬鳞类中鲟行目的古老分子之一,一般体长约30厘米。

“北票鲟”词条被列入197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辞海》生物分册“古脊椎动物”:“[北票鲟]鲟类的一化石属。体小,呈梭形;头略低平,吻圆钝;体几裸露,仅有小的侧线鳞;尾歪形。因化石最早发现于我国辽宁北票而得名……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常与狼鳍鱼在一起发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朝阳县志》街村一览表中有化石营子,今喀左县六官营子镇有化石沟村。可见我们的古人早就对古生物化石有所发现、有所认识,而且有所利用,只是未作科学研究罢了。

1973年3月,朝阳县胜利公社阎志有发现第一块鹦鹉嘴龙化石,这是辽西发现的第一件恐龙化石,也是朝阳大地大规模发现和研究化石的开端。

石破天惊

朝阳古生物化石的重大发现,发生在1996年。

1996年9月2日,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博士,向新闻界公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在辽宁朝阳市获得一块珍稀鸟类化石标本,是世界上由小型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渡类型。这方产于北票上园镇四合屯的鸟化石,动物前后肢已经分异,身上有原始羽毛,嘴里有粗壮锐利的牙齿,长长的尾巴超过50枚椎骨。这块鸟化石被命名为“中华龙鸟”,它是比德国的始祖鸟更原始的鸟类,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鸟。它是现代鸟类的鼻祖,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论点由此得到验证。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在全世界古生物界引起轰动,中华龙鸟见证了鸟类起源的第一步,被称之为“世界上的第一只鸟”。中国朝阳因此蛮声四海。

同年,奇迹再次发生在朝阳北票。

1996年深秋里的一天,一位刚从朝阳回来的同事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孙革研究员送来了3块化石。由于当时工作较忙,这些化石被暂时搁置一旁。两天后的夜里,当孙革在研究室里小心翼翼地打开用纸包裹着的这些化石时,他突然被其中的一块吸引住了。他立刻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认真观察,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一株纤细的、主侧枝呈倒人字形、貌似蕨类植物的枝条上,螺旋状排列着四十几枚类似豆荚的果实(专家把它们称为蓇葖果),每个果实中都包藏着2至4粒米粒般大小的种子……孙革兴奋不已,他似乎看见了一亿年前的春花秋实,也看见了一个鸟语花香的远古世界。孙革把这块产自辽宁北票上园镇黄半吉沟的早期被子植物化石命名为“辽宁古果”。

1998年11月27日,美国《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了孙革等撰写的《追溯最早的花 中国东北侏罗纪被子植物:古果》的论文,这一重大研究发现,立即引起国际科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辽宁古果”被认定为“世界上第一朵花”。它的发现把被子植物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万年。这个“世纪大发现”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一方方化石,把我们带到亿万年前。晚侏罗纪到早白垩纪的朝阳大地,湖泊星罗棋布,沼泽遍地,植物茂盛,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和煦,大自然和谐而安详。生物群呈水、陆、空爆发性辐射演化,不同类群和同一类群中原始和进步的种类共生。地球上第一批有花植物在这里萌生了,第一只鸟从这里起飞了,鱼类在广阔的水域里畅游,两栖类在草地与湖水间奔波忙碌,这些大自然的孩子给辽西朝阳大地增添了姹紫嫣红,给地球带来了生命的勃发与跃动,给未来的人类带来飞翔的想象与启示。

大自然的朝圣地

不久前,笔者陪同著名作家孙慧芬、周建新等作家采风团一行来到位于朝阳市郊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馆藏的珍贵化石令作家们惊叹不已。

2016年初,辽宁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入选第九批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单。此次申报新确定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面积为2808平方千米,分为朝阳市上河首、北票市四合屯、凌源市大王杖子、喀左县暴龙等4个园区。其中北票四合屯保护区东西长5千米,南北长91千米,总面积46.3平方千米。上园镇四合屯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北票鸟化石群自然保护区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孔子鸟、尾羽龙、辽宁古果、张和兽、翼龙等上千件珍稀古生物化石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辽西朝阳市龙城区,始建于2006年5月,2007年9月建成开放,是在化石原产地建设的遗址性主题公园。园区总占地面积900亩,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景区赋存的古生物化石种类,几乎涵盖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忠实记录了地球生命演化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朝阳因此被誉为“世界级化石宝库”。创下了数量最多、种属最全、层位最多、密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科研价值最高的六个世界之最。

景区主要景点有化石发掘现场遗址馆、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地质长廊、木化石林、化石挖掘体验营、萌宠动物乐园、三叠戏水等10余个场馆和景点。博物馆内展陈1.2-1.3亿年前珍贵化石标本3000余枚。中华古果、原始祖鸟、辽宁角龙、千禧中国鸟龙4块珍贵化石同时获得4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市、区各级政府的关注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景区现已成为朝阳市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和亮丽的名片,多次承接国内外重要领导人、科学家、客商等考察参观活动。在朝阳四大文化特别是化石文化的宣传和打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全国首创了化石研学项目,根据不同客户、不同年龄段客群的需求,开发设计了多套研学活动方案,不断丰富和完善研学课件;2017年以来,景区共接待各地研学团体、学校912个,接待研学活动人数4.62万人次,接待亲子游、研学游团体272个,人数达1.08万人次。

景区针对古生物化石科普、科研、休闲、游览的特性,一直致力于打造化石科普科研这一主题。展陈的化石,真实记录了亿万年前古生物演化的进程履迹,展现鸟类起源与进化、被子植物的演化、现代哺乳动物起源与演化过程,解决了羽毛起源、鸟类飞行起源、昆虫与开花植物协同演化等世界性难题。借助人文化石展厅、5D电影、多媒体互动体验等项目,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感。地质长廊内被称为“地球万卷书”的中生代地层剖面和展示原位挖掘的化石标本,将震撼的挖掘现场原封不动地展示给游人,成为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普及化石知识教育的特殊课堂。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开园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360万人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化石研学实训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化石科普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质和称号。经历了三年疫情,2023年2月恢复开园以来,目前已经接待游客10.2万人次。

辽西大地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图书馆”,层叠着大自然亘古不变的清晰记忆;大凌河流域是早白垩世的动植物乐园,这里充满了远古自然的神秘与生命的神奇。

我们在这里听到了亿万年前的呼吸声:声声不息,生生不息。(来源:朝阳发布)

海钓技巧

黄金珠珠手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