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大全网

山东潍坊核雕:微观世界的巨大魅力

09-07

山东潍坊核雕:微观世界的巨大魅力

记者 蔚晓贤

从一枚随手丢弃的果核,变成独一无二、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在方寸之间,幻化出别有洞天的博大气象。这便是潍坊核雕的魅力所在。作为一项传承发展了两百多年的民间技艺,核雕已经成为潍坊的一张闪亮名片,也成为当之无愧的“山东好品”。与众多存在失传隐忧的非遗项目不同,潍坊核雕正呈兴旺之势,艺人从最初十几人发展到如今数千人,价格从百十元到动辄数万元,不分家族、不分派别、不分性别的传承方式,以及政府、社会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让潍坊核雕越发生机勃勃。

已传承200多年

潍坊核雕乃北派核雕之首

9月2日,记者来到潍坊市十笏园非遗空间,全省首家手造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在一楼大厅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近百件核雕作品,这些作品精巧细致,构思巧妙,实际上这些令人叫绝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初学者雕刻而成的,潍坊核雕之实力可见一斑。

潍坊核雕技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华的工作室位于博物馆的3楼。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手上正在刻着一件《马拉轿车》的作品。不足一寸的桃核上,《马拉轿车》的形象已现雏形,雕刻完成后,人们会看到一匹骏马拉着一辆带篷的马车,前面有人牵马,车架上坐着人,后面车篷里还有一个人打开窗户向外望。

张国华告诉记者,《马拉轿车》是潍坊核雕最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当年艺人都兰桂先生就是凭借这一作品获得1915年巴拿马最优等奖牌。而这件作品也成了所有核雕艺人的“必修课”,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艺人,《马拉轿车》都是常刻常新的题材。

对很多人来说,对核雕的认识是从古文《核舟记》开始的。明代天启年间,核雕艺人王叔远用桃核所作核舟“赤壁夜游”,人物栩栩如生,舟棹如画,精妙绝伦,使国人尽知核雕这一传统技艺。殊不知,核雕也分南派北派,北派核雕即以潍坊核雕为首。

张国华介绍,潍坊核雕发展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末年。以桃核为主要材料,有佩挂、扇坠、念珠、耳环、手串、纽扣、印章等诸多品种,其布局严谨,刀法细腻,形象生动逼真,呈现出一种纳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的博大气象,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和广泛的社会影响。2008年6月,潍坊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带着作品去拜师

最终“从头”学起

1978年,张国华生于潍坊临朐的一个木艺世家,自幼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下成长,后考入艺校学习。毕业后随浙江东阳木雕大师楼伟忠先生研习东阳木雕,跟随老师学习6年时间,他系统掌握了传统的雕刻技法与创作技巧。2004年,张国华被特聘到潍坊盛壮红木嵌银厂,担任设计室主任兼雕刻车间主任。并随潍坊嵌银代表性传承人王德培先生学习潍坊嵌银设计,在单位同木雕大师陈文亮先生深入研习北派木雕技艺。

张国华告诉记者,实际上他从小就接触过核雕艺术,但没有过深地去研究它,在浙江学习木雕的时候曾接触过南方的橄榄核雕,那时他还没有意识到潍坊就是北方核雕的中心。在嵌银厂工作期间,张国华的办公室在三楼,他常苦于办公室里没法做木雕,“我向老师请教,有什么技艺是在桌上就能做的?”

是兴趣与热忱使然,也是机缘巧合,老师王培德向他引荐了王绪德先生。此时,王绪德是潍坊核雕第五代传承人,是潍坊核雕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人。“我当时是有一点自负的。”张国华说,当时他年轻气盛,仗着自己学过多年木雕,又是学美术的出身,觉得学核雕应该不在话下。为了向师傅展示自己的功底和实力,张国华还特意雕了两件作品想在拜师时给师傅看。

然而,当他真正见到王绪德先生后,先生表现出来的长者风范、老艺术家的气场以及看到先生雕刻的精妙绝伦的作品后,叹为观止。深深地认识到,潍坊核雕的技艺和自己学习的木雕相比“一个是大千世界,一个是小千世界”。张国华意识到,一枚小小的核雕其实别有洞天,做核雕既要有宏观的创作认识,还要有微观的小世界,要沉下心去做。

年复一年,从头学起,经过潜心学习,张国华终于将师傅传授的一部部作品琢磨通透开始了他的独立创作。一刀一刻,一夯一打,使核雕具有了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韵味。从2011年至今,无论是木雕还是核雕,都屡次获奖。其中,2015年的核雕作品“群策群力”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国艺杯”银奖。这件作品心思灵巧,将核桃内外作蚂蚁巢穴内外,将蚂蚁群斗蜈蚣的画面刻画得活灵活现。

根据桃核纹理创作

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

中国的能工巧匠最擅长从生活中发现艺术。潍坊核雕作为集观赏、把玩、佩戴、收藏于一体的微雕艺术,于方寸之间挥洒事物百态,细微之处尽显博大胸怀。“一把雕刀一粒核,运筹帷幄见神功”。

张国华表示,核雕实际上非常具有挑战性,每一枚桃核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核雕的魅力所在。不同的品种大小不一样,大的五六公分,小的仅有1公分,即便是相同品种的桃核,纹理也不一样,就像人的指纹一样。一枚盈不过寸的桃核,经艺人根据果核的形状、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和奇思妙想地雕镂,达到了精巧玲珑、出神入化的境界。

作为一个核雕艺人,必须具备绘画基础,同时还得会篆刻、懂书法、善构思、巧布局,缺乏任何一方面,都很难刻出出色的作品。民间核雕往往周身施刻,布局系统周密而严谨,刀法畅快利落,形象刻画入微,生动而无雕琢之迹。

而雕刻更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的过程,与木雕不同,木雕是一个综合性的工艺,刀具也特别多,有上百把刀,每一把刀的使用都有其特点 。但在核雕中,一把刀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做平面也可以做凹面,把木雕的工具浓缩了,仅用十几把刀就能在近寸之核上刻画数个甚至百余个形态各异的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让小小的果核化腐朽为神奇

张国华告诉记者,随王绪德先生学习这么多年,更多的是学习传统的文化,历史题材的探究和核雕刀法的精进。张国华曾创作过一幅名为《南湖红船》的作品,作品中雕刻出细长的锚链多达65环,令人啧啧称奇。

摆脱家族、派别之分

潍坊核雕传承日益兴旺

一门手艺要传承和发扬就要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40多岁的张国华带了1000多名学生了,现在他的生活日常主要就是琢磨核雕和带徒弟。来自全国各地的核雕爱好者慕名来到这里,张国华不仅要他们学习核雕,还要学习木雕、红木嵌银等手艺,他觉得艺术是相通的,在不同材质和尺寸的材料上雕刻,才能领会核雕方寸之间展示大千世界的奥妙。

虽然张国华已成为别人的老师,但他依然是王绪德的先生的徒弟,从2004年到现在,他仍一直持续跟随老先生学习。虽然先生已经80多岁了,但每次见到徒弟创作的新作品,他都会指点一番,力求让作品更完美。

让张国华深有感触地是潍坊核雕的传承方式。不像很多非遗项目仅在家族内部代代相传,一旦后人不愿意学,就面临失传的境地。潍坊核雕除了父子传承、祖孙传承,最主要的还是师徒相授,摆脱门派、性别、家族的束缚,使这门传统艺术更顺畅地传承发展。

“以前核雕的市场不是很乐观,大家知道的少,一件作品能卖个上千元就觉得不可思议了,现在潍坊核雕的知名度已辐射到全国。”张国华说,很多人愿意学潍坊核雕,是因为他们既学了手艺,获得了荣誉,还能得到效益,有些核雕作品能卖数万元、数十万元 ,每一个作品赋予的时间、精力越高,价值越高。一些老艺人创作的作品,流传下来已成了孤品,就更不能用价值来衡量了。

“我们当时学核雕的时候,核雕艺人全潍坊也就十几个人,现在已有数千人。”张国华介绍,核雕的兴盛正从源头开始,作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核雕研发基地,张国华拥有自己的桃园种植基地,和省内不同的果农签约,按照特殊的管理方法进行培养,专门收集桃核,现在收集的桃核已达到50多个品种。桃子成熟后, 桃核处理也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比如用于雕刻的桃核必须是处理完之后存放3年以上的 ,这样的桃核质地、比重、干湿度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开裂的情况。

为了将核雕传承下去,张国华通过新媒体手段传授手艺,一脉流传的手艺通过吐故纳新获得新的生命力。“潍坊核雕不仅是一个民间的手工艺了 ,而是带有学术性和艺术性的一个艺术创作,如果能把核雕提高到这个高度,对核雕艺人来说应该说是一个新起点。”

民国三年袁大头壹圆

大溪地珍珠和真多麻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