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您介绍一组博物馆收藏的春秋战国古玉,请鉴赏。
战国谷纹玉璧,外径18.2、孔径5.1、厚0.4厘米,玉质深绿色,有大面积白色土沁,两面浅雕谷纹。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战国云纹玉环,直径5.3、厚0.3厘米,玉质青色,有黄白沁;扁平圆体,孔大璧面小;两面纹饰相同,内外缘均以阔边作轮廓线,璧面部饰阴刻云纹,边缘斜切薄于中部。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战国谷纹玉璧,直径9.7、厚0.3-0.7厘米,碧玉质,有黄色沁;扁平圆体,璧面大孔小;边沿部分稍残,两面纹饰相同,璧面部内外侧各饰一阴刻弦纹,两弦纹间饰阴刻谷纹。谷纹凸起不高,内外边缘较宽,打磨规整。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春秋人首形玉饰,长6、宽3.5、厚0.9厘米,玉质青白色,表面布满铁锈沁。体扁平,正面微弧形,背面内凹。两面纹饰略有不同,整体似人首,有头、颈、冠、耳及耳环。但人面五官缺不甚明朗,人面上部有一兽面,有双长眉、圆眼及卷云鼻,下部及颈部填饰以变形卷云夔龙纹。上下有贯通孔,可知为佩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春秋龙形玉佩,长9.3、宽8.55、厚0.5厘米,玉质青色,局部沁为黄褐色。器体为扁平的半环形,龙的头部较宽,尾部较窄。头部通过线具切割和镂空,加工出方折的上唇、下唇、额头和耳形,眼睛以一个小钻孔表示。通体装饰细线刻的抽象繁缛的虺龙纹,颈部有一道绳索纹用以分隔头部与身躯,背部还钻有一个用以穿系的小孔。此器为秦式玉器风格。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春秋龙形玉佩,长8.65、宽1.9、厚0.4厘米,玉质青色,有灰白色沁斑。扁平状。龙体卷曲呈“C”形,龙首琢刻简练,上下琢成齿牙状,首部中央有一不封闭圆孔,长尾上折回卷,饰阴刻竖向平行纹,表示尾发。背钻一圆孔。龙体边缘刻有轮廓线,其内雕云雷纹。背面光素无纹。此器为春秋秦式玉器。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春秋龙形玉佩,长12.2、厚0.4厘米,玉质青绿色,有少许白色水沁。器体扁平,两面饰纹相同。整体呈一龙形,尾向后曲折。通身饰几何蟠虺纹。身中部有一小圆孔,可系绳。此玉为战国时期典型的秦式玉龙。秦国玉器有自己十分独特的风格,与其他诸侯国完全不同,如常常以规则的几何形阴刻龙纹为主体纹饰,往往分布在器体表面,排列繁密。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战国谷纹玉璧,直径13.7、孔径3.1、厚0.3厘米,玉质灰绿色,半透明,器表受沁,局部白化,有玻璃光泽。器形规整,厚薄均匀;两面纹饰相同,内、外缘均雕刻一周阴线,中间饰谷纹。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战国谷纹玉璧,直径14、孔径3.7、厚0.4厘米,玉质青白色,器表光洁,受沁后有网状白化现象。器形规整,厚薄均匀;两面纹饰相同,内、外缘均雕刻一周阴线,中间浮雕谷纹。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战国谷纹玉璧,直径12.9、孔径4、厚0.4厘米,玉质青灰色,光洁温润,器表受沁局部呈白色。器形规整,厚薄均匀;两面纹饰相同,内、外缘均雕刻一周阴线,中间浮雕谷纹。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战国谷纹玉璧,直径12.2、孔径3.3、厚0.3~0.5厘米,玉质青灰色,半透明,器表受沁,局部白化。器形规整,厚薄不匀;两面纹饰相同,内、外缘均雕刻一周阴线,中间浮雕谷纹。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战国谷纹玉璧,直径13.8、孔径3.6、厚0.3厘米,玉质青灰色,半透明,器表受沁,局部白化。器形规整,厚薄均匀;两面纹饰相同,内、外缘均雕刻一周阴线,中间浮雕谷纹。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战国谷纹玉璧,直径11.75、厚0.3~0.5厘米,碧玉质,中有黄白斑。扁平圆体,璧面大孔小。正反两面纹饰相同,内外边缘阴刻阔边,璧面刻有谷纹。谷纹有扎手感,打磨光滑。整器厚薄稍有不均。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战国谷纹玉璧,外径12.7、内径4.7、厚0.4厘米,玉质青黄色,局部有褐色瑕斑。呈扁平正圆形,内外边缘各雕一周阴线纹,两面饰浅浮雕的谷纹,谷纹排列较为规整,谷粒自然饱满,地子不甚平坦。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战国谷纹玉璧,直径15.2、孔径6厘米,玉质青色,局部沁成白色。扁平圆形。内外缘阴刻轮廓线,其间琢有隐起谷纹,排列规整,两面纹饰相同。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战国谷纹玉璧,直径23、厚0.7厘米,玉质青色,有黄褐色浸斑。扁平体,正圆形。内外缘有阴刻轮廓线。两面均饰浅浮雕谷纹。器形厚重,纹饰古朴,为战国时期玉璧的常见形式。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战国龙纹玉璧,直径11.1、厚0.4厘米,玉质白色,带有糖色,质地润泽且抛光较好,有玻璃光。玉璧周圈饰谷纹,谷纹颗粒饱满。璧内镂雕龙纹,龙张口,斧形下颚,杏眼出梢上钩,脖颈处有穿贝形纹。龙身扭曲呈“S”形,只见三爪,前爪前伸上举,后两爪紧抓内璧沿,绞丝尾上翘内勾。龙形整体威猛有力,极富动感和韵律。此物被一切为二,反面纹饰同正面,但还残留有胶的痕迹。因是清宫旧藏之物,推测可能曾被嵌贴于家具或其他物件上,为镶嵌需要,切割为二。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战国谷纹出脊玉璧,直径8.1、璧面宽2.4厘米,玉质青绿色,有白褐色沁。圆形片状,中央有大孔,外缘雕十个脊齿,内缘雕七个脊齿,双面浮雕谷纹。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战国双龙纹玉璧,横长5.6厘米,玉质受沁呈鸡骨白色。璧双面饰勾云纹,外侧透雕一对龙,龙张口回首,为战国时期典型的装饰纹样。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战国兽首谷纹玉璧,直径3.4、宽4.8厘米,玉质白色,纯净晶莹,有褐色沁。一面阳雕谷纹,整齐规则,手感尖利,孔缘刻扭丝纹。另一面阴刻六龙首纹。龙圆眼,卷唇,线条纤细流畅。璧外缘附四镂雕兽首,双角内弯,弯眉,菱形眼,如意形鼻。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战国玉圭,长20、宽2.5、厚0.7厘米,玉色泛青绿,局部有黄白色沁。器体扁平,中间厚,两边薄,顶端呈三角形。近底边4.5厘米处中间有一穿孔,孔两侧及底边琢有八个月牙形缺口做装饰,器身光素无纹。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战国蒲纹玉璜,高6.1、宽18.8厘米,玉质黄褐色,多白色沁,莹润光泽。器呈片状拱桥形,双面浮雕规则蒲纹。上部中央单钻一孔。雕工精美且成对,实属珍稀。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战国涡纹玉璜,最长15.3、最宽3.4、厚0.7厘米,玉质青色,边缘有鸡骨白沁,一角有伤缺。扁平半环形体,正中一孔。以两道绳索纹将器身分割为三部分,两侧部分较大,并雕出扉棱。两面均有纹饰,一面满饰减地浮雕的谷纹;另一面的三区分别装饰减地浮雕的谷纹和勾连云纹。此器纹饰精美,为战国时期常见的装饰用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战国双龙首形玉珩,长9.4、宽2.5厘米,玉质白色。璜形两端雕成龙首形,龙张嘴,露出利齿,下颚如斧,杏核眼,云形耳,带有典型战国龙纹的特征。器身布满乳钉纹,每三个乳钉由一条成直角状阴刻线相连,纹饰繁而不乱。下部镂雕花蕾纹,花茎中间打洼,向两边伸展到龙头下。上部正中有一孔,龙唇上各有一孔。此器应为组佩上部横向悬挂的玉佩,故称为珩。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战国四龙形玉珩,长7.45、高5.2、厚0.5厘米,玉质白色,有铁褐色沁。纹饰十分复杂,为四龙共体之形。两端各雕两相背之龙首,两龙首造型各异,一龙杏眼出梢,张口,口出獠牙,上唇略成斧形,与另一端龙首对称相似,并共用一身,身上饰有长羽纹及网格纹。此龙首头顶另有一相背龙首,双阴线勾勒的椭圆眼,上唇长且上翘,与另一端对称龙首共用一身,身饰双阴线二字纹。此器纹饰复杂,阴线细如发丝,形体设计及工艺均十分高超,是战国玉器中的精品之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战国龙凤纹玉珩,长8、最宽1.8、厚0.35厘米,玉质浅黄色,局部呈暗紫色。透雕双龙蹲踞相对,一脚着地,一脚后踢,龙身折起,体型横贯如长虹。中间双凤对啄,胸部凸起而紧贴,凤爪相握,状极亲密。凤尾向下由龙嘴衔接,在双凤中间刻了一个圆孔,可能是为了佩戴而设计的。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战国谷纹玉剑首,左:直径4.9、厚0.4厘米右:直径4.4、厚0.4厘米,左:玉质受沁呈灰白色,扁圆体。正面内外两层纹饰以双阴线弦纹分开,外层边低矮饰疏朗有致的谷纹;内层圆凸,十字菱形网格纹外围四组云纹,云纹头似如意,气势平稳。背部圆槽宽深,有四个斜穿孔,用以插入剑柄。光素无纹。右:玉质青色,有灰白沁。器呈圆饼状,正面由大小两道阴刻弦纹分成内外两部分,内层部分的圆形略微凸出,上面阴刻四束卷云纹,云纹头部在中心相对,尾部旋转着向周围扩散;外层部位饰有小谷粒纹,触之有光滑的凹凸感。背面有一圈凹槽,凹槽周围斜钻有三个小孔,用以剑柄嵌入。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战国谷纹玉剑首,直径4.6、厚0.6厘米,玉质墨绿色,带黄白色斑。器体扁圆,正面外缘有一圈阴线弦纹,并以弦纹分割为两层纹饰:内层饰卷云纹,外层饰谷纹。背面略斜,光素无纹,正中心有一圆孔,孔外侧有三个斜钻孔与之相通,以供嵌入剑柄。此器征集于河北省易县燕下都。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战国云纹玉剑首,直径4.5、厚0.4厘米,玉质白色,受沁处呈红褐色。正面弧凸,中央为菱形网格纹。一圈凸弦纹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分别饰四组和九组隐起的云纹。背面内凹,无纹饰。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战国柿蒂纹玉剑首,直径3.6、孔径0.6厘米,玉质白色,有褐色沁。器体呈圆饼形,中间内凹,内孔近方形,孔缘未做修整,外有五瓣柿蒂纹。外圈浮雕勾连谷纹。反面阴刻卷云纹及绳纹。从其造型看,可能为剑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战国兽面云纹玉剑璏,长4.6、宽2.3厘米,玉质青色,局部受沁白化。璏面作桥形拱起,其上饰一兽纹,兽面粗眉大眼,身饰云纹。两端平直,背部设长方形带孔。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战国兽面云纹玉剑璏,长7.1、宽2.65、厚1.3厘米,玉质白色,部分受沁呈枣红色。正面微凸起,一端雕兽面,巨目,束状阴刻线代表上扬的眉,兽身饰隐起的勾云纹。背有一长方形的穿孔,上边略拱,孔内打磨平整。为早年出土文物。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战国云纹玉笄,长10.3、笄首边长0.9厘米,玉质青色,顶有褐色沁斑。器体呈长圆柱形,笄顶呈方形,四面及顶浮雕圆形,内有三股卷涡纹。顶下一圈凸弦纹。笄身减地浮雕“S”形云纹,下部收尖,并有阴线双阴线纹。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战国涡纹玉管,长5、最宽1.6厘米,玉质白色,有褐色沁。器体呈枣核形,中间穿一孔。器身浮雕谷纹,两端以阴刻线装饰两圈绳纹。此类器多用于组玉佩中。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战国玛瑙管,长7厘米,玛瑙黑白、茶色相间。呈长条橄榄形。中间宽,两头窄,两端平齐,表面碾琢光洁。上下对钻穿孔,可穿系,为组合串饰之一。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战国龙纹玉管,长3.1、大端直径3、小端直径2.4厘米,玉质青白色,有红褐色沁斑。器体呈喇叭形柱状,两端粗,中部束腰,中心打一孔。外壁浮雕夔龙纹。此玉为战国早期佩饰玉,纹饰风格还带有春秋遗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