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大全网

食蚊鱼:外来入侵物种的新威胁

09-17

食蚊鱼:外来入侵物种的新威胁

形态特征

  • 食蚊鱼背鳍条 7~9,胸鳍条 13~14,腹鳍条 6,臀鳍条 9~10。
  • 雄鱼的第三、四、五臀鳍条变的很长,演化成交接器(生殖鳍)。食蚊鱼体形细小。背部略隆起,呈微弧形。腹部圆。头背平而宽,前方略尖。
  • 背鳍部位较高,在鱼体的后部。胸鳍长,末端可达腹鳍上方。腹鳍末端可达肛门。臀鳍起点在起点的垂线之前。
  • 尾鳍不分叉,边缘呈圆形。鱼体背部呈现橄榄褐色,体侧大部分呈半透明灰色,并常有光亮的淡蓝色,腹部为银白色。在背鳍和尾鳍部经常分布一些不很明显的小黑点。
  • 雌鱼怀胎时在臀鳍上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常称为胎斑。性成熟的个体,雌鱼体长为 16~45mm,体重为 0.21~1.95g。雄鱼的个体比雌鱼小,体长为 14~27.7mm,体重为 0.04~0.45g。

生物学特征

  • 食蚊鱼是一种近岸活动的中小层小型鱼类,以摄食蚊虫和浮游动物为主,食物范围广泛。食蚊鱼的存活温度范围宽,存活水温为1℃~40℃,适合温度为25℃~30℃。
  • 食蚊鱼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耐高温、耐低温、耐低溶氧且有一定的耐盐性。食蚊鱼为卵胎生,在中国其繁殖期为春季中期至秋季中期,年更替世代数可达3~4代。

地理分布

  • 主要产于美国南方、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

中国分布

  • 为控制蚊子和疟疾的发生,食蚊鱼分别于 1911 年和 1927 年被引入到中国台湾和大陆。
  • 20 世纪中后期,为提高渔业产量,中国云南省众多高原湖泊大量引种外来鱼类,食蚊鱼随着其它鱼类引种被无意引入。
  • 目前,食蚊鱼在中国长江以南(包括台湾)的各地小水体中均有分布,同时在云南高原湖泊中也有分布。

入侵危害

  • 食蚊鱼通过捕食浮游动物、土著鱼类的鱼卵或鱼苗、两栖类的卵或幼体,造成当地部分土著种的濒危和灭绝,进而改变入侵地水生物种群落结构,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功能。
  • 因此,食蚊鱼已经被纳入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种名单。目前在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发现食蚊鱼的分布。

防治方法

  • 严控人为引种和传播,禁止随意放生,防止扩散到自然水系。

玉髓是什么材质的玉

巴基斯坦沙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