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大全网

清朝晚期海派画家任熊的绘画艺术珍品解读

05-11

清朝晚期海派画家任熊的绘画艺术珍品解读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末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清朝约200年来被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

海派的代表画家有任熊、任颐、吴昌硕、虚谷、赵之谦。赵之谦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重大发展。岭南画派,形成时间较晚,晚清居巢、居廉兄弟开其先声,后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新派。他们汲取素描、水彩画法所形成的中西结合画风,为国画的新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首先我们来分享任熊绘画作品。

任熊(1823-1857)〔清〕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能诗词,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虫鱼、走兽,笔力雄厚,气味静穆,深得宋人神髓。尤擅长人物,笔法圆劲,形象奇古夸张,衣褶如银钩铁画,直入陈洪绶之室而别开生面,堪与并驾。

传世作品有《花卉四条屏》、《十万图册》十页、《自画像》、《姚燮诗意图册》、《大梅诗意图》、《麻姑献寿图》、《仕女消闲图》、《柳鸭图》、《花卉图》、《瑶宫秋扇图》、《临陈洪绶钟馗图》、《湘夫人图》、《沽酒图》、《范湖草堂图》、《洛神图》。

清朝末期任熊《花卉四条屏》赏析

《花卉四条屏》,清,任熊绘,纸本,设色。每幅纵140.7厘米,横32.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组条屏,由《夹竹桃鸡图》、《桃柳双燕图》、《紫藤图》、《菊石图》4幅构成。作品内容取材于自然,风格写实。

《夹竹桃鸡图》轴,作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画家30岁时,但已属其晚期作品。本幅上无作者款印。夹竹桃枝干秀丽挺拔,花朵盛开正艳,婀娜妩媚,一只山鸡悠闲地在山石上休憩,神态娴静。画面设色淡雅,花与鸡相得益彰。山石轮廓多用中锋,转折明显,墨色变化自然和谐。石面墨色浓淡不一,鸡羽则以大笔点染,夹竹桃花叶色彩鲜亮浓郁,使画面极富整体空间感和层次感。

《桃柳双燕图》轴,本幅上无作者款印。杨柳青青随风摇曳,桃花几株隐现其中,枝头上两只燕子正欢快地嬉戏。画家巧妙地通过弯曲的柳条和燕子的上下飞舞增加了画面的动感,暗示出轻拂花柳的春风。画面风貌写实,设色明丽,色彩对比柔和,桃花在柳条间若隐若现,成为画面中最明丽的亮点,可见画家在色彩运用上的娴熟技艺。

《紫藤图》轴,本幅上无作者款印。一株紫藤轻垂在湖石旁。紫藤作靛蓝设色,明艳动人,秀美高雅,而湖石则以大块水墨渲染而成,不加勾勒,纵横的墨色呈现出南方湖石的润泽之貌。此幅作品的构图于四屏中最为绝妙。天下湖石之美以太湖石为最,而太湖石中则以漏、透、瘦、皱者为绝品,此幅中之湖石正应漏、透之妙。隐于其后的紫藤依稀可见,其若隐若现之美使人浮想联翩。此幅作品为四屏中最精致之作。

《菊石图》轴,本幅自识“癸丑重阳前一日任熊渭长画于不舍”,钤“渭长”朱方印。此画作于重阳节前一日,以秋色为背景表现了几方湖石与黄紫相间的数株菊花相依的情景。菊花花叶以水墨晕染、墨笔勾勒而成;湖石以淡墨大笔皴擦,浓墨点苔,表现出苍硬的质感。菊石相伴,刚柔相济。画面风貌雅致脱俗,石与花相映成趣,充分地表达了肃杀的秋意,而设色的花瓣却巧妙地调剂了画面的冷寂,黄与绿的色彩使人觉得神清气爽。

清朝末期任熊《十万图》册赏析

《十万图》册,清,任熊绘,泥金笺,设色,每开纵26.3厘米,横20.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万图》册是任熊晚年创作的10幅山水精品,因题目均以“万”字起首而得名,即“万卷诗楼”、“万点青莲”、“万峰飞雪”、“万笏朝天”、“万竿烟雨”、“万松叠翠”、“万林秋色”、“万壑争流”、“万丈空流”、“万横香雪”,以寓至多尽善、完满俱足之意。该图册多取材于苏州太湖一带的山水而内容又有所扩大,如“万笏朝天”、“万横香雪”即以苏州天平山和香雪海为素材,“万点青莲”描绘的应是杭州西湖的景色,而“万丈空流”、“万竿烟雨”则是想象中的海岛和潇湘奇景。总之,画家是以“十”、“万”来概括天下美景与赏心乐事。作品笔法细腻,构思精微,意境深邃,并富有装饰趣味,于写实中充满浪漫情调。尤其是作者充分运用金笺纸的底色作用,使青绿设色逾显得绚丽多彩,浓艳华贵而不失雅逸的艺术效果。

清朝末期任熊《自画像》赏析

《自画像》轴,清,任熊绘,纸本,设色,纵177.4厘米,横78.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幅左侧行书自题《十二时》,款署:“渭长任熊倚声。”钤“任熊之印”白文印、“湘浦画”朱文印。

本幅无年款,从画像上分析任熊应正值三十余岁的壮年。此时正是社会大动荡时期,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腐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以及列强的入侵,画家在自画像中面露沉思状。其袒露右肩、不修边幅的装束,俨然一位绿林好汉之相貌,无一点正襟危坐或优游林下的文人画像格调。此图如银勾铁画般的衣纹线条不仅与主人公坚毅勇猛的形象相吻合,而且烘托出其内在的阳刚之气,增强了画作的感染力。

清代末期任熊《姚燮诗意图》册赏析

《姚燮诗意图》册,清,任熊绘,绢本,设色,每开纵27.3厘米,横32.5厘米。这里仅介绍第一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套共十册,每册十二开,每开除录有姚燮诗句外,还分别钤“熊”朱文印或“渭长”白文印。册页最后另有四开,分别有任熊、熊松之、吴云、沈钰、曹峋、李鸿裔等人题跋。据任熊自跋,作品完成于咸丰元年(1851年),时年29岁。

这套共计一百二十张的册页是任熊在友人姚燮家里居住时为主人所画。姚燮,字梅伯,号复庄,浙江镇海人。道光年间举人,以诗见称于世。此册以姚燮的诗句命题,题材丰富多样,人物鬼神、花鸟鱼虫、仙山楼阁、亭榭风月皆聚于尺幅之间。全册别具匠心,常有神来之笔;设色则于鲜丽中见古雅之气,堪称任氏巅峰时期的铭心佳构。其中第一册内容如下:

第一开:“俯见龙渊深,花田种珊树”,钤“熊”(朱文方印)。

第二开:“独夜凌波景,孤镫是尔知”,钤“渭长”(白文方印)。

第三开:“新种梨花满扇湖”,钤“渭长”(白文方印)。

第四开:“饤饾错菹果,饯岁方尊开”,钤“渭长”(白文方印)。

第五开:“白猿如老人,倒騎三足龟”,钤“熊”(朱文方印)。

第六开:“平冈乱木群羊宅”,钤“熊”(朱文方印)。

第七开:“尔花冷苦当怨秋,翻似春鬟列修整”,钤“熊”(朱文方印)。

第八开:“下有掣浪鲸,上有睨霄鹘”,钤“熊”(朱文方印)。

第九开:“红药妆慵青杏孕”,钤“熊”(朱文方印)。

第十开:“唐世昆仑姐,虞家白雪姑”,钤“熊”(朱文方印)。

第十一开:“熊鐎兽鍑相焜煌”,钤“渭长”(白文方印)。

第十二开:“姚魏天潢衍洛中”,钤“渭长”(白文方印)。

清朝末期任熊《大梅诗意图》赏析

《大梅诗意图》页,清,任熊绘,绢本,设色,纵27.3厘米, 横32.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梅”,指晚清文学家姚燮。姚燮(1805—1864年),字梅伯,一字复庄,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工诗文,尤精填词,善写墨梅及白描人物、写意花卉,无不奇特。但当时人们更为推重他的诗词,有《大梅山馆集》问世。任熊与姚大梅关系友善。清咸丰元年(1851年),时年29岁的任熊应姚大梅之邀,寓居姚家为其诗句配图,共绘诗意图120页,分别刻画了仕女、花鸟、楼台、鬼神等各种物象。兴酣落笔,二月余而成。

此为《姚大梅诗意图》中的一开,是任熊依据姚大梅“内家汉戏秘秋千”诗意所绘宫苑女子荡秋千的场面。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之态。打秋千时,人在空中荡来荡去,翩翩若飞,饶有趣味。图中女子着汉装,为宋时形制。其中一女子身穿盘领窄袖袍,腰系抱肚,束红色革带,为男装打扮,暗指女子也谙熟武艺,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神采。

此图在绘画技法上以传统的状物勾勒敷色法为主。线条用逸笔写出,设色明丽,有平面效果。局部采用西法,秋千柱子架构比例合理,女子间的位置经营适度,有透视效果。作品反映出画家对中西结合绘画风格的探索。

清朝末期任熊《麻姑献寿图》赏析

《麻姑献寿图》轴,清,任熊绘,绢本,设色,纵162.3厘米,横86.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麻姑献寿”是中国流传很广的神话传说。相传麻姑是位朴实而美丽的民间女子,她死后成为仙女,住在蓬莱仙岛。每年德高望重的西王母过生日时,麻姑都要用灵芝草酿成仙酒献给西王母做寿礼,麻姑也由此被西王母封为“女寿仙”,因此民间为妇女祝寿时常常绘《麻姑献寿》的图画相赠以示祝福。

图绘身着红披风的麻姑,古朴静穆、仪态端庄,一变清中叶以来费丹旭、改琦等人所绘身姿纤媚、弱不禁风的“病态”仕女形象,健康清新,令人瞩目。图中设色艳丽华贵,富有装饰性,线条顿挫刚劲,富有表现力,与所绘人物相得益彰,为任熊仕女画佳作。

清朝末期任熊《仕女消闲图》赏析

《仕女消闲图》轴,清,任熊绘,纸本,设色,纵100.2厘米,横30.9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无作者款印。右上方题长词:“寒倚官梅傍槛红,夜濛濛。泥人春影水当中,月兮兮。翠袖江南应有忆,梦重重。一枝折与付征鸿,恨匆匆。渭长画,范湖居士填太平时词。”下钤“周闲”印。

任熊25岁时在浙江钱塘与周闲结交,彼此成为艺术上的挚友。任熊应邀寓居周闲的范湖草堂三年,潜心研究古画并时时与周闲探讨画理,游戏于笔墨间。此幅便是任熊绘画、周闲题词的合璧之作,它不仅印证了二人间的交游,亦表明了该图的大致创作年代,即为任熊25至28岁之间的作品。此图绘一树寒梅,枝干纵横交错,花朵绽放争荣。一仕女迎着凛冽的寒风探幽寻梅而来。梅树以没骨法表现,用富于浓淡变化的深浅墨笔绘枝干,以白粉戳点花瓣,点染随意,不合物理,但颇具鲜活灵动性。仕女的画法承袭了改琦、费丹旭的笔墨风格,眉目清秀间流露着丝丝闺怨之情,体态轻盈中显露出病弱之身。衣纹线条圆润流畅,组织合理,外轮廓线随形贴体,内轮廓线转折自然,生动地表现出仕女紧裹衣袍趋步而行的动感。设色清丽淡雅,没有强烈的冷暖色调对比,简洁纯净的色彩有助于展示雅逸清幽的消闲意境。

清朝末期任熊《柳鸭图》轴赏析

清 任熊 柳鸭图 立轴,纸本,水墨设色,纵144.6厘米,横52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将水墨及设色融为一体,清新朴实。柳树丝绦蔓垂,枝叶纷披, 皆以水墨撇写,浓淡有韵,大笔渲染出岸背景。两只凫鸭水墨写成,略加赭石渲染,留白以成白羽,姿态生动,俯仰呼应。画面意境深远,悠然淡雅。

清朝末期任熊《花卉图》扇面赏析

清 任熊 花卉图 扇面,洒金笺,纸本,水墨,纵19.2厘米,横54.3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扇面以纵笔恣肆的风格,写鲜花盛开之貌,设色大胆、对比强烈。红、黑、绿三重色相互映衬。叶之俯仰欹正,随意点写,又自得天成之趣。

清朝末期任熊《瑶宫秋扇图》立轴赏析

清 任熊 瑶宫秋扇图 立轴,绢本,设色,纵85.21厘米,横3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工笔写一仕女手执鹦鹉纨扇,姿容秀丽。衣纹线条刚劲、飘洒,时出方折之笔,笔致细腻,设色浓丽,有更多世俗趣味。人物描写着重刻画动态。造型略带夸张,风格近似陈洪绶,是任熊的传世杰作之一。

清朝末期任熊《临陈洪绶钟馗图》立轴赏析

清 任熊 临陈洪绶钟馗图 立轴,绢本,设色,纵97.6厘米,横35.6厘米,苏州博物馆藏。

此图绘钟馗骨相奇伟,一手持剑,一手捧爵,似正在驱鬼。用枯墨粗笔,勾画衣纹,简疏方折,仿效陈洪绶早年的奇倔笔意。衣上补子的图案、剑鞘、花纹以及其帽翎之旁的鲜花却极细上整细致。画面粗中有细,变化之中又有统一。钟馗面容层层晕染,结合方笔勾墨,显得坚毅而果断,须髯皆由细笔绘出,根根宛若生成。此画继承了陈洪绶人物画夸张变形的特点,线条遒劲,刻画出钟馗鲜明的个性,其耳畔一簇工笔花卉,又便画面平添无限生趣,也反衬出钟馗面恶心善的本性。

清朝末期任熊《湘夫人图》赏析

《湘夫人图》轴,清,任熊作,纸本设色,121.4×35.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潇湘夫人手持羽扇,在秋风中怅然而立的形象。湘夫人头戴花朵式饰物,身穿绿点考究长裙,微睁双眼,面部慈详,驻足于落叶纷纷的空地上。

清朝末期任熊《沽酒图》赏析

《沽酒图》轴(见图),纸本,纵96厘米,横44厘米,山东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藏。此画构图不落常套,画法清新活泼,设色淡雅,笔墨超逸。人物比例协调,形态栩栩如生,衣纹线条“如银勾铁画”而不失流畅,颇有飞动之美。背景虽无远山近水,然而一株古松,由画外伸“脚”探“头”,虬势若龙,不仅使画面生机盎然,给人物以很好的衬托,而且使人遥想画外,产生丰富的联想,即所谓精妙之处在画外想象之中。

清朝末期任熊《范湖草堂图》赏析

范湖草堂图任熊长卷绢本 设色 纵35.8厘米横705.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以分段取景、局部特写的艺术手法,反映了锦秀多姿的范湖草堂的风貌。卷首以浩瀚烟波,映衬错落有致的平坡田畴和起伏的丘陵,进而构成水环山、山抱水的幽奇意境,平岗山坡,池沼荷塘亭台屋宇,曲径回廊,虬松垂柳,古木奇卉,分布穿插,雅得其宜,富於幽趣。山石多用皴擦,林木花卉,近似於陈老莲苍老清润、古拙细劲的手法;屋宇亭台多采用传统界画方法;笔法秀劲,设色浓丽清雅兼备,鲜明而不显浮华。

清代末期任熊《洛神图》赏析

《洛神图》绢本设色 任熊 清代 纵110.1厘米,横53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洛神图》是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任熊的一副仕女图。题识:“擢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兮,步蘅薄而流芳。谓长并临祝京兆(祝枝山)书。”清任熊《洛神图》

袁世凯银元怎么看真假

成都双年展为什么叫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