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大全网

罗里宁笔下的茶香:品味与茶道的艺术

12-27

罗里宁笔下的茶香:品味与茶道的艺术



父亲喝茶,用个小陶壶泡,对着壶嘴喝,我还小,就拿个饭碗接上半碗,跟着他喝,渐渐地也爱上喝茶。

茶叶多是父亲从小卖部买回的普通的茉莉、香片一类,那时候茶叶不贵,二两的包装,也就一块几毛钱。茉莉香片这一类茶,有花香但偏于苦,有次在一位同学那里喝到一种绿茶,茶叶中显出细细的白毫,香且不很涩,还有点回甘,回家后就和父亲说起这个茶,父亲说这是凌云白毫茶,比茉莉、香片略贵一些。以后他的小陶壶里就只放这个茶了。

总是喝绿茶,肚子饿得快,久而久之,胃还有点不舒服,后来知道,那是胃寒。医生说,有胃寒的人,最好喝点发酵类的茶。

所谓发酵类的茶,是指茶叶经过发酵工序制作出来的茶,如黑茶、白茶、普洱之类,这一类茶,便于存放,时间越长转化得越好,茶越老就越醇香。那么这几种茶,喝哪一种好?其时喝普洱茶的风气方兴未艾,我就试着去喝一点。这时候的我,已经不是小孩子。

普洱茶,多以老叶老梗制作,三分叶七分梗,经过渥堆发酵,压成茶饼。这样制作,方便马驮运输——从前普洱茶,大部分是供应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散茶不易运输,压成茶饼,驮起来方便一些。

乍一看,普洱茶稍稍偏黑,不像有的茶叶,青绿或者泛红,但叶子肥厚,条索分明。内地人开始喝这个茶,大概是受到一本关于茶马古道的书还是电视节目的影响,之后喝普洱茶就渐成风气,甚至渐成时尚,很多人都去购买或者收藏普洱茶,曾经不为人所熟知的边疆专供茶,一下子成为内地喝茶人的香饽饽。——我喝普洱茶,自然不是为了跟风,只是在寻找一款适合自己喝的茶的过程中,经过筛选而定下来的。

福建铁观音和广东单枞,香味特别,回甘好,喝起来爽快。好的铁观音价格不菲,奇怪的是,有时在茶行试茶时感觉不错,买回去以后味儿就变了。后来有了“原产直销”这个名堂,就越发不易辨识,我对这个“原产直销”更是心有余悸,很不放心,因为有次出行,导游“领”着我们去购买“原产直销”紫砂壶,一路上吹的天花乱坠,到“直销”店后,被人盯人陪着,不买不撤,结果每个人都买了。我“好高骛远”,买了个七百五十块,据他们说是英国女王最喜爱的、暗黄颜色的紫砂壶,回家以后就着急着要享受女王待遇,没想到刚刚温壶,壶底就“啪”的一声掉了下来,方才知道被黑心导游带到黑心店里被黑心人黑了。要知道那年代七百五十块,不是小数目,以后为了保证质量,就在首府最大的百货大楼买了一个不会掉底的、花费比那个“原产直销”的女王喜爱的泥料的壶要少得多的紫砂壶。从那时起,就再也不敢光顾“原产直销”店。喝广东单枞吧,我们这边又不很好找。

那就喝全发酵的红茶好了。红茶香啊!可有的红茶,那股浓香,让人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喷洒了过多香水的女士,香的有点触鼻,我又不是很习惯。

刚喝普洱茶的时候,也不是很习惯,感觉它的香味不太明显。普洱茶(熟茶)茶汤深红、透彻,味道不像其它茶那么张扬,但喝着喝着,它的醇厚,它的温和,它的回甘,会慢慢表现出来,让人禁不住去想象,这种生长在云南深山里的古树茶,是如何向人们绽放出它的内在的美的。普洱茶之外,黑茶和白茶,我也喜欢。



“两广”有不少地方,把喝茶也叫叹茶。叹茶当然不只是喝几口茶那么简单,如早茶、晚茶,不喝上大半天,怎么叫叹茶——“叹”字的本意,就有聊的意思,比如聊天,他们就叫“叹”世界——人生苦短,许多酸甜苦辣,许多人情世故,需要有地方发泄,需要找人倾诉,平时没地儿说去,酒后几个知己朋友聚在一起,把在家里和在工作上不便说的话,在叹茶中“叹”出来。一个“叹”字,道出许多悲欢,许多离合,许多沧桑,许多经历,“叹”完人也就舒坦了。

嗜茶的人,大都会养上一两把陶壶,老茶客更是喜爱使用中国的名陶壶来泡茶,如宜兴紫砂壶、建水陶壶、坭兴陶壶、潮州朱砂壶等,所谓功夫茶,就是用陶壶泡发酵类的茶,多放茶叶,泡出的茶汤浓度高的这一类泡法的称呼。——名陶壶经过一段时间的泡养,茶壶表面会现出亚光,用久了还会形成包浆,颜色变化很大,轻轻抚摸,有如抚摸婴儿皮肤般的感觉。这就是养壶的效果,也是养壶的乐趣所在。

中国几大名陶,据说都有着良好的透气性,泡茶不失原味,隔夜茶也不馊。以我对它们的一点粗浅的了解,紫砂壶的特质是砂,建水陶壶和坭兴陶壶则以泥料为主,这样看来,紫砂壶的结构应该更松散透气一些。关于这一点,古人早有心得,在有关资料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我在使用中发现,紫砂壶在温壶注水时,能听到壶的内壁有“滋滋滋滋”的吸水声,可见其透气性之好。紫砂壶更适合于泡老硬一点的茶,建水陶壶和坭兴陶壶则适合于泡相对嫩软一点的茶。潮州朱砂壶是潮州人泡功夫茶必备的茶具,它是用当地的一种特有的朱砂泥料由当地专门的制壶匠人拉坯制作而成,过去为本地人使用的多一些,不大为外人所熟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它的以砂质为主的材料和内敛的润红,也越来越招人喜欢。

喝茶养壶有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温壶、投茶、洗茶、注水、出茶汤。品饮过后,洗壶擦壶,把壶放在干净透气的地方晾干。这个过程,考验的是人的耐性,也是人修心养性的过程。

我每天喝茶,内人有时也参与其中,有内人参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没完没了,倒还热闹,也算是“叹”茶吧。有时和几个朋友上茶楼,一坐就是大半天,那就是真正的叹茶了。



在外喝茶,常听人说茶道,听人家说,好像也听不出什么道道来,有时“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道”这玩意儿,真不好道。

据说日本茶道最讲究,中国茶道为正宗。我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论是讲究的日本茶道,还是正宗的中国茶道,都不大了解,倒是见识过民间的所谓的茶道,不好说它正宗不正宗。

是在一位前辈朋友那儿看到的:茶盘上摆着一套茶具,一壶四杯,壶是紫砂壶,杯是白色的小瓷杯,小瓷杯之外,还有几个细长的小杯子,泡好茶,往那细长的小杯子倒,再把小白瓷杯翻盖上去,然后把它们倒扣过来,轻轻提起细长的小杯子,让茶汤留在小白瓷杯里,把那个细长的小杯子送到鼻孔底下使劲吸闻,说这是闻茶香,那个细长的小杯子,也被叫做闻香杯。前辈朋友说:“先闻香,后品茶,是茶道的一个过程。”

其实那样闻,并不能闻出什么特别的香味,也不是很雅观,还未免有点装模作样。这茶香,实际上在泡茶的过程中就可以闻到,喝茶时那个白色的小瓷杯也可以闻得到。在一些茶庄或者茶叶店,看到一些小姑娘在那儿表演“茶道”,也是重在表演上,看不出“道”在那儿。我对于茶道,也还是懵懵懂懂的。

自古喝茶,就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位列于末,大概是寺庙里的和尚把禅意融进茶里,慢慢才有了茶道。这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猜想。我没见过正宗的中国茶道,在电视里看到过讲究的日本茶道,整个过程确有许多讲究,他们似乎也很享受那个过程。日本人冈仓天心专门用英文写过一本《茶之书》的书,向西方世界谱写了一曲意味深远的以“茶道”为主题的“高山流水”。都说日本茶道是从中国传过去的,那么中国茶道应该比日本茶道更加讲究一些。中国人陆羽的《茶经》,也比日本人冈仓天心的《茶之书》,要早上许多个世纪。中国的陆羽,才是真正的茶圣。

然而茶道,并不是人人都会讲究,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喝茶解渴就是他们的“道”。不过也有例外——有的不大不小的老百姓,特别是手中有一点点权力的,就十分热衷于这道那道,除了“茶道”,还有“烟道”“酒道”之类,有人抽烟,每天一包“大中华”,有人喝酒,非“茅台”“五粮液”不喝,也不知道他们的“道”道在哪里,听说有人抽了不少假烟,喝了不少假酒,连自己都不知道,只要那个名牌而已,遑论其“道”。——扯远了,还是回到喝茶上。有人买些名贵的紫砂壶,找些名牌矿泉水,买些很贵的茶叶在那儿泡,也美其名曰茶道。这本也无可厚非,只要你有钱,舍得花钱,你爱怎么道怎么道。可大几千甚至上万一个的紫砂壶,几百上千甚至几千上万一斤的茶叶,跑到外省去拉“优质”矿泉水,我还想不出谁有那么大方舍得那样的花自己的血汗钱。茶的好喝与不好喝,也并不是由壶和茶和水的价钱来决定的,我喝了几十年茶,虽然不懂什么“茶道”,对于喝茶,还是有一点个人的体会的,这个体会,就是只要对自己的口味,泡出来自己感到好喝,就是最大的“道”。

有段时间“国学”很热(现在还有点热),有好之者在不同场合讲解《老子》的道,以帮助他人提高文化素质。我文化水平低,听不出道道。李零教授有本书,是专门讲《老子》的,以《人往低处走》为标题。我喜欢这个标题,对于“道”也有自己的理解,道有大道和小道,不管什么道,只要是正道,尽管走下去就是了。人是要走正道的。

中国碧玺产地哪里最好

德牧犬取名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