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大全网

印章艺术的奥秘:馆长亲自指导你理解篆刻(1)

12-22

印章艺术的奥秘:馆长亲自指导你理解篆刻(1)

文博时空 作者 苏皖皖 中国印学博物馆位于西子湖畔,是一座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篆刻”2009 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杭州市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近日,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乔中石接受《文博时空》的专访,手把手教你如何看懂印章。

乔中石 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

印章是怎么发明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很多学者认为印章的起源与陶拍(一种印模的模具)有关。古人在工具制作中的一种技术改进。比如制陶,早期陶器上的纹饰要么刻画,要么绘制。而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连续的图文,用模具当然更方便。早期的印章就是从印模发展而来。

古代印纹陶器

印章为什么有大有小?

东周时期的职官印、私印已经非常成熟,在各领域、各品种都有,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标记和识信。比如说这件陶器,上面有钤盖的文字,我们称之为“物勒工名”。在分拣文书等物品时用以封印。

物勒工名

作为职官印,佩戴在身上起到一种识信的功能。所以为什么早期的职官印都不大,过分大的职官印是没法佩戴的。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苏秦配六国相印,如果按戏曲表演比较夸张的手法,那是背不动的。

隋唐以后,官印突然很大。大的原因是人的书写方式变了,纸张普遍使用,文书不再需要竹简了,封存方式就不一样。不再需要封泥钤盖,而是用印章直接钤红,它的印体就变大。宋元以后,印章越来越大。

铜印朱文“都统之印” 金

还有一点,之前的印章都是以汉字为主,而到宋、辽、西夏时期,特别是到元,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这个时候的印章,形制变得五花八门,各种各样。

张押 元

吉利 元

像宋元时候的这种押记,上面一个文字,下面一个图形,为什么会有这种东西呢?很多人在日常事务中需要签字,但不是人人都受过教育,不会签怎么办?画个记号。到元以后更是如此,比如蒙古王公,并不认识汉字,更不会写。于是就出现这种汉字与图形的结合,俗称就是签字画押

明清时候的官印,边越来越宽,这时的印章为了方便实用,上面的印钮印把会很长。而且清代的官印有满汉两种文字,一边是汉字,一边是满文,这种特征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官印审美的功能越来越弱,成为一种制度之器。

大清钦差出使大臣关防 清

什么时候通过印章划分等级?

秦统一六国以后,要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横。同样也统一了印制。对印章的材质、大小、形式、称谓、包括印钮、印绶都做了规定。首先从印章专属的称谓来讲,战国时期不论是官方私人,称印章为“玺”或者“印”,都是很随意的。在秦统一以后,“玺”成为帝王专属。比如我们熟悉的“传国玉玺”。朝官或者老百姓,就只能用“印”和“章”,等级开始出现。

另外从材质说,秦规定了帝王可以使用玉和金,其次再下来是银和铜。所以我们后世看到的金印玉印也是少数,因为它等级高,材质也比较稀有。铜印就比较常见,因为普通的官吏还是以铜印为主。

铜印白文“宜民和众” 秦

印绶就是印玺上面穿的丝带。当时的印章比较小,通过印绶的颜色就能分辨官员的级别。印钮就是穿丝带的孔,秦当时就规定了帝王用印以这个啻龙钮为主,后世也一直延续,虽然有变化,但变化不是太多。

汉承秦制,规定更加完备,比如:三公为金印紫绶,九卿及二千石官员是银印青绶,二干石以下是铜印黑绶,四百石及其以下是铜印黄绶。印章也逐渐从早期的实用器,慢慢发展成为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铜印白文“骑千人印” 汉

“传国玉玺”与“和氏璧”

秦统一印制之前,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成语像“一言九鼎”、“问鼎中原”,当时身份地位的象征是青铜鼎。之前虽然也有各式印章,但是秦之后才开始有“传国玉玺”的概念。

“卞和献玉”的故事大家也比较熟悉,也有称“和氏献璧”的。相传楚国一位名叫卞和(一说和氏)发现一块璞玉,去献给楚国国君,结果两任楚国国君都以为他是骗子,分别砍去了他的左脚和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发现确实是一块美玉,将之命名为“和氏璧”,也给了卞和丰厚的赏赐。

和氏璧出土遗址

后来有一种说法,说秦灭六国的时候得到了“和氏璧”,并将它改为“传国玉玺”。这种说法有点牵强。如果是一块玉料直接去做成传国玉玺,这是有可能的。但如果从“和氏璧”改成“传国玉玺”,战汉时期的玉璧,我们在出土发掘中看过很多,它的形制是很扁薄的。怎么改成印章呢?

玉璧

玉玺

到现在“传国玉玺”的形制还是个谜,文字记载里边只能找到印玺上几个字的记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习文昭手绘传国玉玺

我们馆里保存有宋代薛尚公的一个摹本。相传到西晋末年,“传国玉玺”就再没有出现过了,宋人其实也没看到过拓版,或者说印玺钤盖出来的样子。也还是一个传说。

“急就章”的由来

三国两晋时期,我们非常明显的看到印章的印面,从以前的工整严谨,走向了草率恣意的感觉。而且这个时代出土发掘的印章中,武官的印章比文官的印章数量要大。我们称这种印章叫“将军印”,也叫“急救章”

为什么这时武官会这么多呢?当时处于战争频繁的年代,处处可能都是刀光剑影。武官行军打仗,首先就需要印玺命令部队,这是证明身份、发放军令的信物。前方打仗的将官一旦阵亡,后方马上就要封新的将官上任。所以这时就已经来不及去铸造印章,往往都是在事先做好的印坯上直接凿刻,因而就形成一种篆刻的风格,一种粗犷的、挣脱束缚、不加修饰的美。

建威将军章 西晋

振武将军章 西晋

传播、溯源与防伪

除了作为标记和印信,古代印章还有“传播”、“溯源”和“防伪”三大功能。古代玺印的颁授和传播,主要是中原王朝对周边诸侯国的分封。比如这两枚金印,一个汉“倭奴国王”,是在日本发现的。根据史书记载,是由东汉光武帝刘秀颁授。另一枚“滇王之印”是在云南发现的。这两枚都是金印。因此也可从侧面印证,当时汉王朝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

滇王之印 汉

倭奴国王 汉

印章在古代的使用范围很广,涉及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官吏,除了有官印,很多时候还需要私印来配合。因为职官是不变的,但是具体的官员总在变化。因此很多时候官印和私印需要配合来用。我们在一些考古发掘中也看到,比如在封物的封泥上边同时钤盖了官印,也钤盖了私印。用现在的话说,就好比盖了某职能部门的公章,同时在旁边还要加盖部门领导的私印。这样就有指向性,就可以责任到人。

另外在一些器物残片上,也都发现有印记。比如这件秦国陶罐上的“咸渊里章”,能很明确的定位到器物的所属人和属地。

“咸”一般指咸阳,制陶的专属地叫“渊里”,对应的是古代的里坊制度。“章”可能就是工人的名字,简简单单四个字,马上可以对应到哪里谁做的。这个器物是我造的,得负责,质量得有保证,也从侧面体现了秦律很严

咸渊里章 秦陶罐

咸渊里章 秦陶罐 局部

除了“传播”和“溯源”,印章还有“防伪”的功能。比如这件商号的印章,为什么商号的印章会这么复杂?主要就是为了防伪。比如说一个当票,它下边可能盖了好几层的印章,就跟我们现在纸币上面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防伪一样,比如图案、金银线、水印等等,它是有明确的防伪需求的。

票号印章

观展攻略

中国印学博物馆设有“历代玺印厅”、“流派印章厅”、“印材厅”、“印学厅”、“西泠印社社史厅”等专题展厅。

参观预约:中国印学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后山路 10 号,近杭州西冷桥停车场(网约车、出租车上下点)。无需预约,免费参观。开放时间为早上 8:30 至下午 16:30,每周一闭馆。

中国印学博物馆

图片 | 中国印学博物馆、苏皖皖

排版 | 小谢

设计 | 雨欣

鼻烟壶哪里的最有名

马尔济斯好养吗